首页 > 政策法规
  1. 政策追踪:节能减排融资瓶颈待破

政策追踪:节能减排融资瓶颈待破


 “为探索节能融资经验,创新节能融资模式,推进节能工作,国家发改委、财政部2008年启动了中国节能融资项目,支持中国进出口银行、华夏银行、民生银行等3家银行利用世界银行转贷资金开展节能贷款业务,取得了显著效果。4年来累计投放节能贷款逾20亿元人民币,带动企业直接节能投资超过51亿元人民币,可形成196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78万吨以上。”1月18日,在国家发改委环资司、银监会统计部组织召开的银行业节能贷款业务座谈会上,中国节能融资项目管理办公室执行主任尹小兰介绍说。
 
  世界银行项目经理王晓东博士表示,该项目的意义要完全超过这些数字,其更大的意义在于,探索出了用国际资金转贷支持国家节能融资的成功模式。
 
  “大部分银行都愿意找3A的客户,这些客户有的不需要钱,有的不需要节能,但是,大部分需要节能融资的却是中小企业。因此,对于节能融资来说,如何进行匹配是关键。”王晓东说。
 
  节能减排亟需银行业支持
 
  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副司长谢极表示,推动节能减排,我们采用的市场机制,特别是这几年着重推广的合同能源管理,也就是节能服务公司这种模式,取得了很大的成效。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,节能服务公司也面临一些问题,主要是市场环境和资金方面的问题。
 
  “融资问题确实需要解决,如果没有很好的融资渠道和融资的办法,节能服务公司很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。希望银行能在节能减排方面给予支持。”
 
  谢极认为,节能减排除了依靠市场机制外,还要通过对节能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落实,也要依靠标准。“我们最近两年发布了百项能效标准,通过标准不断提高市场准入门槛,督促企业提高用能水平”。
 
  银监会统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金融可以通过杠杆作用和资源配置功能引导社会资源流向,进而影响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进程和实施成效。据他介绍,“十一五”以来,银监会先后颁布了《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》、《绿色信贷指引》等政策文件,建立健全了绿色信贷统计制度,加强了对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监管引导。截至2012年第三季度末,19家主要银行机构在节能环保、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类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超过9000亿元。
 
  操作过程面临诸多难题
 
 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,截至2012年末,华夏银行累计向16家企业的22个节能项目投放法国开发署转贷6000万欧元,世行转贷9050万美元,全部项目实施完毕可实现每年节约标煤200万吨,减排二氧化碳近600万吨;浦发银行2009年至今,累计投放绿色信贷超过千亿元,支持了30多个省市、20多个行业和60多个节能环保项目类型;兴业银行作为中国首家赤道银行,其绿色金融业务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,截至2012年末,累计提供绿色融资近2000亿元,所支持的项目可节约标煤2305.54万吨/年、减排二氧化碳6618.55万吨。
 
  此外,多家银行也在会上表示,愿意支持节能减排,但问题是,如何破解实际操作中的一些难题。
  一方面,节能减排需要资金的支持,特别是节能服务企业面临着融资困难,另一方面,银行也确实有自己的苦衷。
 
  一家与会的银行负责人透露,他们前几年也曾做过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贷款,但发现同等条件下,银行面临的风险很大,获得的收益并不大。
 
  有银行负责人表示,对于节能技术领域,银行是外行。因此,银行很难把控一个节能项目到底能节多少能,这需要很专业的测算和计算,风险不言而喻。据了解,目前,很多银行只好通过请外部专家的方式,来弥补自身节能专业技术知识的不足,以求降低风险。兴业银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,整个合同能源管理融资具备三个特点:小企业、项目融资、节能技术,这三个中的任何一个都是银行业融资的难题。
 
  业内人士称,目前,整个金融体系,包括风险评估体系、贷款发放体系等,都是建立在传统的架构下,在这种传统的架构下,即使银行自身想对节能减排这样的新兴产业提供支持,也很难做到位。
 
  政策设计可以更优化
 
  银监会统计部有关负责人表示,目前,大部分节能减排领域的政策,都是针对生产端,政策也可以从需求端考虑。国外在这方面有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。“比如建筑节能,德国和英国给绿色建筑或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贷款都有贴息支持。”
 
  第三方担保是降低风险的可行办法    此外,节能领域的贷款技术比较复杂,现金流核算和回收有一定难度,银行不易把控风险。在这种情况下,专业的第三方担保是降低风险的可行办法。可以尝试成立一个国家级的节能减排领域的基金,帮助银行分担一定的风险。

相关内容

文件信息

政策追踪:节能减排融资瓶颈待破
发文字号 见内容
政策类型 见内容
热门标签 未知
适用地区 全国

官方微信服务号

80万+环保服务企业信息,最新环保供需项目,尽在环保服务网。